当前位置: 首页>美食达人 >

记者观察:从中关村论坛看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新动能_每日看点

2023-05-30 16:42:05 来源: 科创板日报

财联社5月30日讯(记者郭松峤)手术机器人是如何操作的?软体机器人如何倒茶?元宇宙虚拟人跳舞是什么样……连日来,2023年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举行。作为本届中关村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博会也吸引了众多嘉宾和参观者,记者只能用一句话来总结—科技感十足。


(相关资料图)

中关村论坛是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科技办会”一直是论坛坚持的特色理念,也是论坛的亮点之一。财联社注意到,本届论坛继续深入贯彻“科技办会”理念,将多场景、高水平的科技产品应用融入论坛的全流程中,让所有参会者都能拥有独特科技体验,让各类新兴科技成果拥有在国家级平台上进行落地展示的直接窗口。

本届论坛发布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十项重大科技成果。其中既有能体现出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评估报告;也有体现出科技前沿的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而新冠病毒体液免疫逃逸机制与突变进化特征也为抗体药物和广谱疫苗研发提供了关键性理论与技术支撑;陆相页岩油技术革命及战略突破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除了重磅发布的十大重大科技成果,此次中关村论坛展览板块还设置了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等6个展区,不少展出的科技成果让人眼前一亮。

在人工智能展台,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了具有人类认知智能能力模型“通慧模型”的数理逻辑,表示该模型在IQ测试中超过了深度学习大模型,是“小数据大任务”范式的一个成功案例,离通用人工智能又迈进了一步。

在无人机展区,联合飞机集团的TD550高原高速无人直升机吸引不少人驻足。展台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机型针对高海拔、高寒等高原环境及相关场景需求设计,具有升限高、载重大、适应能力强、高原性能好、可靠性高等优势,有效补齐高原立体运输短板。”

此外,为更好的进行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2023中关村论坛引入了“数据驾驶舱”系统,通过会前研判、会中保障、会后分析三个部分进行数据收集整理,让论坛各项工作有了更有力的数据支撑。该系统可将现场数据实时进行集中地可视化呈现和分析,能够实时掌握论坛动态,为论坛全流程工作保驾护航。

中关村论坛展出的科技成果反映出中国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提升。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近日表示,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居全球第二名,科研条件和科研环境不断优化。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等领域,不断取得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

科技部数据也显示,十年来,中国科技实力实现跃升,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的1万亿增加到2022年的3.09万亿,研发投入强度从1.91%提升到2.55%;基础研究投入从2012年的499亿元提高到2022年约1951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由4.8%提升至6.3%。研发人员总量从2012年的325万人年提高到2022年预计超过600万人年,多年保持世界首位。

另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十一位,在包括人工智能领域在内的科技创新方面,中国不仅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成为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中关村论坛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经成功创办13届。可以说,中关村论坛为中国科技搭建了沟通世界的桥梁。而如今的论坛发布的高新成果无不体现着中国科技的顶尖水平。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在中关村论坛上所说。“过去几十年,尤其是过去10多年,中国快速崛起,正在走向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央。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我也相信21世纪中国科技的发展不仅科技向善,更能给世界带来福祉,造福全人类,在新时代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为期6天的中关村论坛即将闭幕,而论坛永久会址主会场将启用,这里将成为“首都的科技会客厅”,中关村创造的传奇还在继续。

标签: